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一周动态(6.20-6.25)

时间:2022-06-25  来源:  浏览次数:
       一、6月20日,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调研东湖科学城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现场举行湖北东湖科学城前线指挥部指挥长会议,对“630”节点44项任务再调度再部署,推进核心区项目又快又好落地建设。 
       核心区十字轴交通提前成形,“七纵七横一环”道路里程增至40公里,一批科技产业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数字建造和智能数控两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对照即将到来的“630”节点任务清单,东湖科学城建设挂图作战取得积极成效。6月20日,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调研东湖科学城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现场举行湖北东湖科学城前线指挥部指挥长会议,对“630”节点44项任务再调度再部署,推进核心区项目又快又好落地建设。
       2022年度,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建设共有169项重点工作,上半年任务量占六成。目前,核心区科技设施、创新产业、功能配套项目建设齐头并进,“一纵两横一环”7条骨干道路施工全面铺开,“六纵五横”11条次干支路具备开工条件。科创中心、筑芯产业园一期等科技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超算中心吊装首批模块箱体,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投用。科学社区、科学服务中心、学校、邻里中心、人字形中央公园等商住公服四类配套项目正在开展方案策划、概念规划编制。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规划建设好东湖科学城意义重大。张勇强听取进度汇报后表示,要争当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先锋突击队,继续发扬敢闯敢试的“铁棚”精神,扑下身子加快干,迅速突破阻碍进度的关键问题。要按照“高举旗帜、树好形象、构筑支点、集中显示”的年度目标,向前一步形成合力,畅通问题解决机制,以高昂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要进一步压实职能部门、园区、街道、国有企业各方责任,按照“630、930、1230”节点快速推进,把“做成事”当作衡量工作态度的核心标尺。会上就核心区光谷科学岛的拆迁、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水电气、配套项目等重点工作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明确意见。东湖高新区一级巡视员关维强,副主任沈阳东、黄峰,总经济师陈华奋,前线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攻坚突击队队员参会。  

       二、6月21日,《湖北日报》聚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抢抓“先行区”建设的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为题,报道了多位省党代表审议报告时的发言。
       6月21日,《湖北日报》聚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抢抓“先行区”建设的系统性重塑性战略机遇》为题,报道了多位省党代表审议报告时的发言。
       其中,省党代表,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洁在审议报告时表示:强化创新驱动 推开世界之窗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做实做优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华创会、楚商大会、世界500强对话湖北、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汉交会等开放平台。
       东湖高新区将坚持以创新之手推开世界之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自创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联动创新优势,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好先锋突击队。
       2021年东湖高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833.63亿元、占全省比重34.1%。
       作为助力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的核心承载,东湖高新区将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紧扣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国际创新要素流动便利化、对外贸易功能升级等问题,再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创新举措,大幅提高光谷国际化吸引力。
       以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眼“小切口”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高科技服务业、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发展,积极构建国际物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扎实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全面拓展开放能力,坚持内引外联、双向开放,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华创会、光博会、光谷3551国际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知名度、影响力,全方位优化外资外贸落地环境,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升级版,助力湖北成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三、6月22日,2022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新材料专场活动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
       活动现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方的湖北工业大学王磊教授和承接方武汉水木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纸基滤棒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等在内的21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最新高校科研技术将打通“最后一公里”应用于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武汉“965”现代产业体系各大领域。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新区即将出台《东湖高新区关于开展服务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工作方案》,一个委领导包保联系一名院士专家、一个重大创新平台、一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下半年,东湖高新区还将实施“揭榜挂帅”项目,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高校院所、湖北实验室和国家创新中心开展科研工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移转化。
       现场,还发布了湖北省科创大数据平台和科技企业服务平台“科惠通企业服务助手”。

       四、6月22日,湖北出台“光谷政府采购十条” 首创电子营业执照“一网通投”。
       6月22日,《东湖高新区政府采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光谷政府采购十条”)正式发布。
       光谷在湖北省率先试点电子营业执照“一网通投”、深化免收政府采购“两金”改革,并针对小微企业推出价格评审“顶格”优惠等系列举措,在政府采购环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发展好。
       据悉,在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等多方支持下,东湖高新区创新推出“光谷政府采购十条”。
       其中,“一网通投”是指供应商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在政府采购电子交易系统中扫码完成全部操作,零成本投标。如今,企业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一键扫码、自动录入数据,全程免费,多用户共享、多平台互通,实现“一把钥匙开N把锁”,投标不再受空间、人员和终端的限制。该举措为全省首创,预计仅在光谷,每年可为市场主体节省CA数字证书办理费近100万元。
       为纾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光谷政府采购十条”还鼓励采购人缩短合同资金支付时间,提高预付款支付比例,对中小微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合同总额的40%,100%落实免收政府采购“两金”,让中小微企业享受到真真切切的政策红利。2021年,光谷在全省率先试点取消“两金”,即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一年多以来,免收保证金项目592个,累计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7.7亿元,惠及2200余家中小微企业。该改革举措已被列入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试点,入选湖北自贸区第六批制度创新成果案例。
       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流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光谷还将通过从预算源头加大对中小企业预留份额、“顶格”给予价格评审优惠、加挂中小微企业标识等方式,提升中小微企业中标率;通过上线“政采贷”融资服务,让中小微企业仅凭中标通知书与合同,即可享受低息贷款;在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协调、全流程跟踪的“一对一”服务。
       此外,落实审慎包容执法精神,光谷还将推行“首违不罚”“首罚不公告”,“刚柔并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目前,光谷市场主体超17万户,企业总量超11万户,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今年一季度,光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6亿元,同比增长8.1%,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市场主体活跃度不断提升,预计今年上半年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约980个,交易总额约207亿元,累计吸引近万家各类市场主体参与。

       五、6月22日,"芯"动8月,南京等你|2022世界半导体大会,8.18-8.20,与"宁"相约!
    “世界芯,未来梦”。2022年8月18-20日,世界半导体大会暨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将再度亮相南京国际博览中心。
       基于过往三届的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将全面整合专场展览、专业论坛、专项活动,包括1场800人规模的开幕式暨高峰论坛、1场创新峰会、20余场平行论坛和专项活动、1场20000㎡专业展览以及1场云上大会,广泛邀请业内知名半导体企业,以及产业、学术、科研、投资界代表出席,呈现一场集行业交流、渠道联动、资源聚合为一体的行业顶尖盛会。
       本届大会将进一步关注行业发展需求及核心技术攻关,集聚优势资源打造高峰论坛、创新峰会2场主论坛,第三届全球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创新峰会、第三届国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五届中国IC独角兽专精特新论坛、第二届IC设计开发者大会、首届先进封装创新技术论坛、中国IC独角兽沙龙、芯势力产品发布会等20余场平行论坛及专项活动,邀请国家部委领导、国内外知名院士、行业专家以及领军企业现场演讲及参会,剖析产业全新业态,权威引领行业风向。
       本次展会延续“线上+线下”的展览模式,同步上线“云上半导体大会”平台,全新引入慢直播版块,呈现企业展示、线上活动、论坛直播、人才交流等丰富内容,全年持续开展多场分享会、推介会、微沙龙、对接会等多形式的线上活动,虚实联动打造全年在线、超越时空的互动交流平台。

       六、6月23日,创新引擎更强劲!湖北迈入全国科创“第一方阵”。
       6月23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将于6月25日召开。
       近年来,湖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科技强省,10个湖北实验室、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湖北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科技创新事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撑。
       全国前列 中部第一
       管道智能维护移动机器人专业从事检测及清淤作业;智能盾构成套关键与装备技术助力国产盾构机发展……4月28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介绍了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他表示:“我们有信心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定位于实现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极目新闻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目前,我省已获批建设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等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占全国总数的1/8。
       5月26日,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东湖高新区15家生物企业签约,将在绿色原料药、动物疫苗、干细胞及再生医学技术,以及体外诊断试剂等方面对接转化。截至目前,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30个,排名全国第4位。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属院校占据26家,其余4家则依托湖北地方院校建设。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目前,在鄂“两院”院士达81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等均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数据显示,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排名中部第1位,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方阵”。
      重大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
      3月,《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洪山实验室严建兵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团队的联合科研成果。该研究找到玉米水稻增产秘诀,通过对关键基因的编辑改良,有望将玉米和水稻的产量分别提高10%和8%左右。这也是洪山实验室成立以来,刊发在《科学》上的第二项研究成果。
       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省已组建光谷实验室、江夏实验室、珞珈实验室等10家湖北实验室,积极推进优势力量争创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基地,产出三维直连量子点红外探测、线粒体酶复合体组装分子机制等一批原创成果。
       目前,国家在我省已布局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作物表型组学研究和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数量居全国前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湖北产生,其中,脉冲强磁场设施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创造平顶磁场强度等多项世界纪录,精密重力测量设施不断突破引力常数G值全球最高测量精度。
       依托这些大平台、大装置,突破科学前沿、抢占科技制高点,2021年,湖北24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主持项目获奖数量居全国第5位;48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支持,总立项数居全国第3位。
       填补国内空白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穿上特制“小马甲”,吸入特制的氙气体,屏气3—5秒钟,肺部的角角落落即清晰“可见”。
       在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由周欣研究员带领团队研制出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装备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可控,将为肺病患者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作出重要贡献。
       围绕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湖北加快推进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中国信科集团完成国内首次P比特级光传输系统实验,可容纳在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鄂来拍”“鄂来揭”“鄂来投”和“联百校、转千果”等系列活动让科技成果集聚效应加快形成。2021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技术吸纳达1145亿元,同比增长36.84%,提升了企业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推动企业产品从价值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2017年—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6.26%增至20.63%,提高4.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369家增至14560家,增长171.2%;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14100家,跃居全国第8位。
       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冯艳飞表示,当前湖北科技部门正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硬核科技支撑,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危怀安教授认为,湖北应该且可以做好“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湖北正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培育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利于湖北筑牢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领先地位。

      七、6月23日,关注|速来围观!湖北科技强省成绩单。

 
       八、6月24日,湖北省:重点建设存储器、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生物医药等五大国家产业基地。
       财联社6月24日电,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到,今后五年,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襄阳、宜昌等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聚焦智能网联、光电、芯片、北斗等产业领域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技术,围绕氢能、储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未来领域,组织攻关突破,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重点建设存储器、航天、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生物医药等五大国家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高科技优势产业集群。

       九、6月24日,湖北拟发放1亿元科技创新券。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共同召开湖北省科技创新券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湖北省科技创新券政策实施情况。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创新财政资金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使用方式,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支撑湖北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湖北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优化科技创新投入举措,共同印发了《湖北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强省总目标,聚焦“强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促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主线,从6个方面明确了科技创新券的适用范围、申领要求和资金拨付方式。
       科技创新券是指通过财政资金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相应科技创新服务的财政补贴凭证。该创新券采取企业先期全额支付服务费用,待服务履行完成后按核定金额兑付给企业的方式实施。创新券的申领、受理、兑付实施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管理。
       科技创新券的发放对象是指在湖北省内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活动的独立法人企业,包括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有效期内且上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在孵企业。科技创新券主要用于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共享使用科技服务机构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相关的检验检测、研发服务等活动。为加大助企纾困力度,科技创新券得到了省级财政大力支持,2022年科技创新券补助资金计划安排1亿元的规模,按企业购买服务实际发生金额的30%给予补贴,当年每个企业兑付总额不超过20万元。

       十、6月24日,发布关于征集2022年度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入库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按照《湖北省科技厅 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科技规〔2022〕3号)要求,现启动2022年度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入库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服务类别
       2022年度省科技创新券重点支持科技服务机构为省内科技型企业提供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检验检测、研发服务等三大类服务(详见附件2)。
       二、服务机构入库条件
       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服务机构,或具有独立对外提供服务资质和能力的非独立法人机构(如二级学院、重点实验室、重点平台等);
     (二)应当具备科技服务能力,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并具有从事科技服务一年以上的业务基础,近三年无不良记录;
     (三)应当具备相应的科技服务资质(详见附件2),同时,须提供由国家或者省市相关部门批准的资质证明、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使用制度(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的机构须提供)、符合省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的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及市场指导价格,鼓励服务机构对创新券使用企业给予优惠价格)。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收费应按相关财务制度和收费管理规定执行。
       三、入库程序
       鼓励市(州)、县(市、区)科技部门发动优质科技服务机构注册登记入库。省内高校、科研机构发动重点实验室、重点平台等注册登记入库。
     (一)科技服务机构在线申请
       科技服务机构登陆“科技创新券服务平台”(cxq.hbstd.gov.cn),在线填写入库申请表,并上传如下附件:
      1.盖章后的入库申请表扫描件、营业执照/法人证书(非独立法人服务机构,提供依托法人单位的相关执照)。
      2.单位获取的资质证明。
      3.上年度完税证明。
      4.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或事业单位财务决算报表复印件,审计工作尚未完成的,可以暂由财务决算报表代替。
      5.服务产品收费标准清单。
      (二)组织审核
       组织专家依据服务机构的资质、资历、产品价格、历史服务业绩等综合评分并提出审核意见,经信用核查后,形成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拟入库名单。
     (三)名单公示
       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拟入库名单将在省科技厅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省科技厅反映,凡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要具实名并附联系方式,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根据的举报,不予受理。(联系电话: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027-87133971)
     (四)入驻平台
       对于公示无异议的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科技创新券服务平台”(cxq.hbstd.gov.cn)授予“湖北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资质,机构可在平台发布服务产品、价格、样式合同等。
       四、入库时间
       省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第一批)入库申请受理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5日17:00。“湖北科技一网通”平台常年受理服务机构入库申请,分批按季度集中审核。
       五、联系方式
    (一)业务咨询,027-87136282
    (二)技术支持,027-87136225
    (三)邮箱:df@hbstd.gov.cn 
      QQ群(服务机构):904762516

       十一、6月24日,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人才支撑,力争5年内集聚50名战略科学家。
       24日,在湖北省委新闻发布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炜介绍,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人才支撑,湖北将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以加快打造全国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抓手,统筹实施“楚天英才计划”,一体推进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更深层次促进产才融合发展,切实把我省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王炜表示,我省将围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积极创建武汉国家级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力争5年内集聚50名战略科学家、500名科技领军人才、25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以强有力的战略人才力量,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组建省战略科学家团组,让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担纲领衔重大科技任务。落实战略科技人才后备力量“见苗浇水、精准滴灌”支持措施。实施卓越工程师锻造计划,建立高校和企业“双培养”机制,承接做好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继续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等重大专项,遴选支持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在科技创新主战场挑大梁、当主角。
     “坚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导向,着力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格局。”他介绍,湖北将围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才深度融合。聚焦产业发展配置人才资源,重点围绕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5年内引进和培育5000名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围绕打造全国数字产业化引领区和产业数字化先导区,5年内引进和培育2000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布局,以领军和核心骨干创新企业为主体,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人才创新联合体,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建设一批跨高校院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平台,常态化组织“联百校、转千果”“智慧之光”等人才智力成果对接活动,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围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引导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据了解,我省将持续开展“专业人才智汇基层活动”,选派院士专家、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等专业人才深入基层服务,做好“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工作。

       十二、6月25日,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
       6月25日上午,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300项(人)省科学技术奖励。
       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区域科创中心之后,又一个区域重大战略布局。”会上,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传达了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意见。
       邵新宇表示,建设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件大事,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使命。科技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推动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在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2021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命定位,制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布局方案,会同湖北省编制《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22年4月,科技部、发改委联合批复《总体规划》,并协调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中科院、工程院等25个部门和最高人民法院,提出51项重大支持举措。
      《总体规划》聚焦打造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汇聚地”的战略使命,明确了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机制等安排。科技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重点支持湖北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支持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聚焦光电、生物、量子等战略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湖北优势科研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快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培育科技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科技力量。
       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支持高标准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和产业园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先进制造、大健康、现代农业等万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支持打造创新型城市群第一方阵:支持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武汉与长沙、南昌等国家创新型城市协同创新,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构筑面向中部地区、链接全球的开放创新高地。
支持打造绿色发展中国样板:支持开展长江经济带共保联治科技攻关,强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科技供给,加快民生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区。
       支持湖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湖北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先行先试,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治理体系,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汇聚天下英才的高地。
       会上,发布了《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意见》从八个方面对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