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一周动态(7.25-7.29)

时间:2022-08-01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25日,强化科技政务服务 助力科创提质增效 ——副局长徐涛到局驻市民之家政务窗口调研。
       7月26日,我省区域综合科创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7月26日,聚焦丨同比增长11.2%!今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平稳增长。
       7月27日,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 冯艳飞厅长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7月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调研光谷。
       7月27日,光谷启动建设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出7项创新举措,成立光谷人才集团,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园,发布一批百万年薪“招才令”。
       7月28日,关注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科技创新工作,合力推动科技强省建设。
       7月28日,光庭产业园一期开园,光谷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超200家。
       7月28日,2022年第十一期科技创业投资沙龙活动举行。
       7月29日,《长江流域园区发展报告》发布:湖北国家级研发机构数流域第二,光谷人才集聚势头迅猛。
       7月29日,【科技前沿】范克龙/阎锡蕴团队开发新型铁蛋白-核酸递送系统,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7月25日,强化科技政务服务 助力科创提质增效—市科技局副局长徐涛到局驻市民之家政务窗口调研。
       7月25日,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徐涛率法制处到我局驻市民之家政务窗口调研指导工作,徐涛副局长对政务窗口近期办件以及“一窗通办”等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徐涛副局长强调,科技成果登记作为政务服务中的一项具体工作,现调整到政务窗口办理,对企业申请登记办件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强化服务;入驻人员在政务窗口工作要注重服务规范性,办件过程要认真、仔细,窗口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特别是新入驻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徐涛副局长在调研中指出,针对 “高效办成一件事”考核和“四办”中的“马上办”指标,要认真研究考核指标,梳理原因,及时与局相关处室、市政数局沟通、协调,同时按照市政数局的要求做好“一窗通办”改革的基础工作,要充分发挥我局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的优势,不断提质增效,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助力。
       7月26日,我省区域综合科创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7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武昌开幕。本次常委会会议为期4天,会议期间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提出,近年来,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立柱架梁,武汉正式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建设布局初具雏形,全省国家创新型城市总数达5家、居全国第5位;国家高新区达12家、居全国第4位。
       报告提出,我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居第8位、中部第1位,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方阵”。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达30家、居全国第4位;获批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占全国总数八分之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完成国内首次P比特级光传输系统实验,可实现在一根光纤上近300亿人同时通话;研发出近30年来全国首个麻醉剂一类新药、首个国审生猪新品种“硒都黑猪”等。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凸显。报告提出,2021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高新技术企业逆势增长,总数达14560家,两年翻了近一番,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100亿元,居全国第7位。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表示,报告令人振奋,充分体现了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效。要当好科技创新大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投身一线工作的实干家、引领科技发展的排头兵,切实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工作产生实质性变革,以新的革命性举措为“先行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为更好助力科技强省建设,本次常委会会议期间召开了列席代表座谈会,听取来自一线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关于科技创新建设的意见建议。会议期间,还将召开联组会议进行科技创新专题询问,重点围绕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科技创新财税金融政策落实、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开展专题监督与询问。
         7月26日,聚焦丨同比增长11.2%!今年上半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平稳增长。
2022年上半年,湖北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245.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911.22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平稳增长。其中,高新制造业3718.5亿元,高新服务业880.4亿元,高新建筑业64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21.9%、8.6%。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全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单位973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984家,增长11.2%。其中,高新制造业7864家,同比增长10.9%;高新建筑业217家,同比增长52.8%;高新服务业1653家,同比增长9.0%。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注册数量5596家,同比增长45.16%。
       7月27日,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 冯艳飞厅长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7月27日,湖北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系列培训首个专题——“创新驱动发展”专题研讨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斌作开班致辞,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冯艳飞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本次专题研讨班由省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共同举办,紧紧围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主题,采取“集中导学+专题辅导+学习交流”模式,组织导学王蒙徽书记在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上的主题报告,邀请科技部和工信部有关领导围绕“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行专题辅导,部分市州和省直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作学习交流。
       会上,冯艳飞指出,要从讲政治和谋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举办本次专题研讨班的重要意义,紧扣学习主题,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创新驱动支撑引领作用。要全力构建完善全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协力打造一流创新发展环境,强化政策供给和引导激励作用,加快推进“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任务。
       冯艳飞强调,要整体把握、系统领会、一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殷殷嘱托,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聚力实施科技创新“一个工程、五项行动”(创新高地建设标杆工程、重大科创平台培育行动、“卡脖子”技术攻关行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行动、聚天下英才兴鄂行动、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湖北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省各市州分管负责同志及科技、经信、农业农村、商务、国资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主要负责同志约150人参加培训。
       7月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调研光谷。
       中国光谷公众号7月27日报导:2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张卫星一行调研武汉东湖高新区,与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洁,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勇强座谈交流。省科技厅副厅长章新平陪同调研。
       张卫星对东湖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在科技创新、政策激励等方面给出了指导意见。他说,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使命,东湖高新区已在光电子信息产业形成独特优势,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集聚人才、服务企业、发展产业,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洁张勇强热烈欢迎张卫星一行的到来,感谢科技部火炬中心长期以来的关心帮助,介绍了党中央、国家、省、市对东湖高新区一系列关心支持举措。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加快建设,武汉科技创新中心以东湖科学城、光谷科创大走廊为主阵地,光谷创新地位更加凸显。恳请火炬中心在颠覆性创新大赛、创新积分、科技金融等方面予以进一步指导支持。
       近年来,东湖高新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提升创新策源引擎功能、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目标,加速光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经济韧性和活力持续增强。2021年,东湖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5成。
会谈后召开座谈会,东湖高新区汇报经济运行和科技创新情况,联特科技、武汉光电工研院等9家科技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代表围绕“稳经济、促发展、保就业”进行座谈交流。
       东湖高新区一级巡视员夏亚民参加活动。
       7月27日,光谷启动建设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出7项创新举措,成立光谷人才集团,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园,发布一批百万年薪“招才令”。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7月27日,东湖高新区召开大会,启动建设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出最新迭代的7项人才创新举措,挂牌成立光谷人才集团,签约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园,发布一批“招才令”,构建更具竞争力、包容力的制度环境,打造八方英才慕名自来、纷至沓来、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城”。
       李德仁、陈焕春、舒红兵、丁汉、张清杰、徐红星、李培武、刘买利8位院士视频或现场致辞。鲁国庆、马新强、邓霞飞、周茂华、张燕等企业家出席并共同发布“招才令”。
       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洁为光谷人才集团授牌,并宣布东湖高新区人才发展先行示范区启动建设。
       会上,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首席科学家钟永恒介绍人才积分制实施和构建情况。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钱德平推介光谷 2022 年度人才创新举措。
       迭代后的光谷人才政策,在约束上做“减法”,激励上做“乘法”:全面推行人才“注册制”、积分认定、支持“再创业”、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人才服务一网通办、常态办理与周期受理并行、认定即享受等7项举措。
       光谷把产出成果、科研成绩、实际贡献,作为评价人才、适用政策的核心因素,不受学历、年龄、时空、职称等准入限制,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遵循创新产出周期,支持“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鼓励冒险、宽容失败,二次创业的人才,也可正常申请支持政策。
光谷分类建立人才量化评测模型和指标分数权重,申报者可以随时登录,直接通过系统自动跑分,直观感受与政策匹配度。光谷还遴选了50家优质企业,赋予人才举荐权,每家可自主举荐产生一名3551人才。
       通过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光谷重塑人才政策申报、认定、管理、评估流程和工作机制,实现人才事项“一网通办”:一站式办理、全线上申请,破除政策实施时间区隔限制,逐步实现全年实施、随时认定、随时兑现、随时享受。
       现场,光谷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经济、创新药等五个特色产业揭榜招贤,发布 “招才令”。此次榜单共有80余个岗位,来自烽火、长飞、联影等光谷重点企业以及光谷、珞珈等湖北实验室,岗位需求为各类技术专家、研发总监、首席科学家等,年薪大部分都在100万元以上。
       此次揭榜由企业“出题”、人才“答题”,企业按照岗位要求,自主发布需求、人才挑选应聘。实现引进的,光谷按照人才年薪的50%给予资助,最高资助3年。
       面向湖北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中心,光谷也提供自主引才支持。支持湖北实验室在平台建设、科技攻关中,自主识别、遴选、引进、培养人才,推荐评定光谷“3551人才”;对国家级、省级创新中心,按其上一年度人才梯队建设和运行情况,每年给予100万-200万元资金补贴,鼓励中心加大人才投入力度。
       现场,光谷人才集团授牌。该集团为东湖高新区区属一级国有企业,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人才“引育留服”全解决方案,提升光谷人才要素集聚能级。
       同时,东湖高新区管委会、长江通信、东湖高新集团签约共建“光谷海外人才创新园”。该园区是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的“升级版”。24年前迎来首批11名海外留学生落户,如今,已聚集创新企业近1000家,吸引近2000名海归人才,未来将营造“15分钟创新创业生活圈”。
       光谷、珞珈等湖北实验室,国家级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链”单位代表,高德红外、华星光电、长飞、联影医疗、华大基因、斗鱼、锐科激光、帝尔激光、明德生物、科前生物等企业人才代表参会。
       7月28日,关注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科技创新工作,合力推动科技强省建设。
       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7月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东湖宾馆梅岭礼堂举行联组会议,围绕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观看全省科技创新情况专题片后,申祖武等12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专(工)委组成人员,先后围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询问,省科技厅等11个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认真应答。
       王玲指出,开展专题询问是人大的法定职责,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行动,也是凝聚共识、合力攻坚的载体平台。此次专题询问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组织周密,气氛热烈、互动性强,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摸清了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取得良好效果。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干”。要切实用好专题询问成果,聚焦问题症结,强化责任担当,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贯彻落实省党代 会精神、结合各自职责分工,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工作,着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董卫民到会听取意见。他表示,对于专题询问所指问题与提出建议照单全收、认真梳理、逐一落实,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上来,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关键领域和环节,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持续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湖北贡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艳玲、梁伟年,副主任周洪宇、马国强、万勇、刘雪荣,秘书长张爱国出席会议。副主任刘晓鸣主持会议。
       7月28日,光庭产业园一期开园,光谷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超200家。
       7月28日,光庭智能网联汽车万人软件产业园一期开园,3年内,将汇聚1万名汽车软件研发人才。
       光庭信息是业内首家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上市公司,专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软件创新和解决方案提供。该产业园是光庭信息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位于港边田一路6号,总建设面积8.87万平方米,投资5亿元。
       园区从2020年7月28日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了研发大楼、综合配套大楼、行政办公大楼,汇聚了5家生态合作企业,与光庭信息形成“战略、技术、资本”全方位的生态协同。
       未来,光庭信息将持续引进汽车产业链生态合作伙伴,依托湖北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计划在3年内汇聚汽车软件研发人才1万人,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产业发展。
       光谷聚集200家新能源智能网联产业链企业
       在新能源、自动驾驶领域,光谷已培育和引进了近200家产业链企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其中:爱机、李尔、圣戈班等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华工科技、逸飞激光、精测电子等是国内一流的车身和电池生产装备企业;亿纬锂能、理工通宇、光庭信息是国内重要的三电企业;立得空间、武大吉奥、导航工研院等是知名的高精地图和定位企业;华工科技、高德红外、极目智能、海微科技等研发的传感器、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是自动驾驶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格罗夫、泰歌、海亿新能源和理工氢电等,研制了氢能重卡、氢能物流车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等产品。
       近两年,光谷又相继引入了四维图新车载芯片、中科创达智能创新总部、斑马网络华中总部、中海庭全国总部、华测导航武汉研发和制造基地等项目,导入车载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技术等生产研发资源,进一步夯实了“车路云图”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格局。全球首个BaaS技术及商业模式创新公司——蔚能落户光谷,可为全行业提供包含电池技术、数据智能及资产管理能力等。
       业界人士认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为“光芯屏端网”光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最大的融汇与应用的“载体端”,两个产业集群可实现高度融合发展,将加速相关产业纵向和横向延伸,实现集群式发展。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市3成
       此外,由于人口结构年轻、学历高,愿意尝试接受新鲜事物,绿色出行意愿强,光谷新能源汽车消费强劲。
       2021年,光谷新能源汽车销售额30亿元,占汽车总销售额的24.4%。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销售数量超1.1万台,已达到2021年全年销量的65%,约占武汉全市销量(3.8万辆)的30%,销售额达28.3亿元,占汽车总销售额的36%。目前,新能源汽车产能逐步回升,预计下半年光谷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将会大幅度增长。
       目前,特斯拉、小鹏、蔚来、广汽埃安、比亚迪、极氪汽车、零跑、欧拉、哪吒等新能源车品牌均在光谷布局销售点,其中特斯拉、小鹏、蔚来、极氪以及零跑汽车湖北销售总部均落户光谷。
       6月,光谷在全市率先拿出2000万元举办首届光谷汽车嗨购节活动,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提升191.6%。下半年,光谷还将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系列活动,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7月29日,《长江流域园区发展报告》发布:湖北国家级研发机构数流域第二,光谷人才集聚势头迅猛。
       长江流域拥有159家国家级开发区,占到全国的41.2%,为所在的11个省市贡献了超三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出口额。7月29日,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首届会员大         会在光谷举行。来自上海、合肥、南京、重庆等地数十家开发区代表与会。会上发布了《长江流域园区发展报告》。
       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成立于2015年,由上海张江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南京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等共同发起。成立7年以来,联盟构建了长江流域园区协同发展平台和合作机制,促进了长江流域园区人才、产业、项目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发展,为长江流域园区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流域上下游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充分发挥长江流域园区合作联盟作用”,赋予联盟重大使命。
       东湖高新区是2021年联盟轮值理事单位,曾组织召开联盟第3次理事会,并组织召开此次首届会员大会。会上总结了联盟2021-2022年工作,开展了经验交流,举行了联盟秘书处交接仪式,合肥高新区担任新一届联盟轮值理事单位。
       《长江流域园区发展报告》显示,长江流域拥有国家经开区88家、国家高新区71家,全国占比均超40%,展现出极为充沛的创新发展活力,如人才吸引力稳步增强、全国影响力日趋扩大、绿色发展引领先行、科创板上市企业争相涌现等等,已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主要阵地、对外开放的主要平台。
       湖北拥有19家国家级开发区,在长江流域位居第二,仅次于江苏(44家),其中国家高新区12家。在不少重要指标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如高新技术企业数、A股上市企业数位居流域第三,次于江苏、上海;国家级研发机构(41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51家)位居流域第二,仅次于江苏;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位居流域第三;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江苏,超过上海,等等。
       报告对多家重点高新区如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苏州工业园等的发展进行了研判。尽管受疫情影响,东湖高新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加速培育,净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创新高,有望在后疫情时代继续释放创新创业的活力。此外,东湖高新区创新人才集聚势头迅猛,上市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硕士及以上从业人员比重快速上涨,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职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未来将催生出强大的创新发展动力。
       7月28日,2022年第十一期科技创业投资沙龙活动举行。
       7月28日下午,由武汉市科技局主办,武汉市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的2022年第11期科技创业投资沙龙人工智能专场在武汉市工科院孵化器科技金融工作站举行。武汉零度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魔投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机构代表参会。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峰出席并致辞。
       赵峰副局长指出,科技创业投资沙龙能够提高企业投融资需求与社会资本供给契合度,有效促进双向选择。通过市科技局遴选出的各专业领域专家,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地面对面辅导,使更多科技型企业树立资本意识,解决早期投融资规划和布局问题,帮助他们在投资路上走的更顺利。
本期沙龙为人工智能专场,聚焦数字孪生、计算机软件产品、平台运营等领域。受邀专家分别对要图科技、可薇网络科技等4家科技型企业的财务状况、商业模式、市场竞争、现实需求以及潜在风险等维度展开点评,并给予专业辅导。
       7月29日,【科技前沿】范克龙/阎锡蕴团队开发新型铁蛋白-核酸递送系统,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铁蛋白(ferritin)是存在于人体细胞中的储铁蛋白,具有独特的壳-核结构,外壳由24 个亚基自组装形成蛋白笼,内腔能以水铁矿形式储存铁。2012年,阎锡蕴院士团队发现人重链铁蛋白(Human heavy chain ferritin,简称HFn)识别肿瘤标志分子——转铁蛋白受体1(TfR1/CD71)。随后,又发现铁蛋白笼上存在温度可控的小分子药物通道。这些重要发现赋予铁蛋白作为肿瘤靶向药物载体的优良性能,包括对小分子药物的高效装载能力和针对肿瘤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能力。
       然而,基于铁蛋白作为核酸载体的开发却囿于其蛋白结构的天然负电性,这使得同样带负电的核酸药物难以装载其中。
      2022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范克龙研究员团队在 Nano Today 期刊发表了题为:Constructing a nanocage-based universal carrier for delivering TLR-activating nucleic acids to enhance antitumor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对铁蛋白结构的分析,选择性对铁蛋白内表面负电氨基酸进行正电突变,构建了内腔正电的载核酸铁蛋白载体。该新型铁蛋白载体实现了对Toll样受体核酸配体的有效装载,并且有效增强了抗肿瘤免疫治疗。
       近年来,核酸药物凭借着治疗靶点明确、持久高效等特点,在肿瘤治疗中凸显出传统药物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方法后快速发展的新一代肿瘤疗法。其中,Toll样受体(TLR)是肿瘤免疫激活的有效靶点之一。然而,由于核酸结构特性,胞内TLR的激活配体却面临着体内递送问题,如结构不稳定易被核酸酶降解、亲水性和负电性使其难以透过细胞膜被细胞摄取、外源性核酸分子的免疫原性引发机体免疫识别清除等,这极大限制其转化和应用。
       目前,研究人员已开发出多种核酸载体,但这些载体材料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却也令人担忧。例如,阳离子脂质体/聚合物表面的高阳离子容易导致细胞膜破裂引起机体细胞损伤、病毒载体中病毒蛋白的致癌性和生物毒性风险、合成材料的免疫原性及体内代谢问题。因此,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铁蛋白是极具潜力的核酸药物载体材料。
       为了解决天然铁蛋白负电性对核酸装载的限制,相关研究尝试对铁蛋白进行正电修饰以提高其核酸亲和力。但是,铁蛋白外表面改造存在引发免疫原性的风险,而内表面融合正电肽存在占据内腔空间进而降低核酸装载量的问题。
       鉴于此,研究团队基于铁蛋白结构分析,通过基因工程设计,以点突变的方式针对性将位于铁蛋白内表面的负电氨基酸替换为正电氨基酸,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突变位点和数目的内腔正电铁蛋白。随后,通过核酸装载能力的系统性评估,从中优选具有高稳定性和核酸装载能力的铁蛋白突变体(E61K/E64R/E140K/E147K)作为核酸载体。实验结果表明,该铁蛋白载体对不同类型 TLR(TLR3、TLR7/8和 TLR9)核酸配体都表现出普适且高效的装载能力,显著改善TLR核酸配体的体内外递送效率,实现高效的细胞摄取、特异的胞内定位和增强的免疫激活作用。
        此外,铁蛋白载体独特的笼状空间结构为多功能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体化平台。在铁蛋白载体内部装载 TLR9 核酸配体 CpG 作为免疫佐剂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在其外表面化学偶联光动力光敏剂二氢卟吩作为肿瘤免疫原性死亡的诱导剂以实现协同免疫。
       在荷瘤小鼠模型中,基于铁蛋白载体的免疫联合治疗有效激活了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响应,显著抑制了双侧瘤生长及远端转移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铁蛋白载体在体内外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综上,该研究不仅拓宽了铁蛋白药物载体的载药谱,还为高效递送核酸药物提供了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及范克龙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张宝丽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