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科技工作动态第1期(8.14-8.20)

时间:2022-08-22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 第1期
(总第1期)
 
湖北长江科创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2022年8月22日
 
本期要点
 
     【重大科技工作】
  1. 再造一个千亿级产业,华中首个脑科学产业基地揭牌
  2.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成立
  4. 湖北省与中国工程院“荆楚院士行”院士恳谈会举行
  5. 东湖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科技产业新动态】
  1.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 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问世
  2. 通知|关于组织参加2022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3. 全球首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明年升空!
  4. 省科技厅关于转发《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的通知
  5.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
  6. 科学家开发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
  7. 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的通知
  8. 聚焦创新药发现,远大医药光谷研发中心揭牌
     【一周科普】
  1. 发酵取代现代化工?
  2. 手机是怎样定位的?
      01 重大科技工作
       1.再造一个千亿级产业,华中首个脑科学产业基地揭牌
       8月12日,武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在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揭牌启动,这是华中地区首个聚焦脑科学的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由武汉高科集团旗下的东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公司建设运营,将聚焦脑成像、脑疾病防治、脑机智能、脑电大数据、脑前沿技术、智能设备制造六大领域,按照“1个领导小组、1项产业规划、1个主导园区、1系列产业政策、1支产业基金”即“5个1”的实施路径推进,聚集1000家脑科学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脑科学产业链,为武汉和光谷打造下一个千亿级产业。
       2.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8月15日,央视网发布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湖北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华工科技的生产基地里,一个个具有全球领先技术的硅光模块加速组装,不久将交付到芬兰、巴西等国外客户手中。华工科技所在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已经聚集了光通信、生命健康等在内的4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由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带动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联合攻关。
湖北还加快建设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产业基地。围绕产业规划,配套相应的支持政策、产业基金和人才计划,并搭建起创新平台,加速研发成果在市场的转化应用。上半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完成注册数量5596家,同比增长超过4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5245.6亿元,同比增长11.2%。
       3.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成立
       8月1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揭牌活动在省科技馆举行。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出席活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邓秀新致辞,副省长赵海山主持,省科协主席郭生练介绍情况。
       李晓红指出科技创新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立足产业与民生,积极运用科技成果,通过产业发展体现科技价值。中国工程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力支持院士专家成果湖北展示与转化中心建设,打造中部地区标志性的成果转化与展示示范平台、服务窗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服务湖北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贡献力量。
       王忠林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展示与转化中心建设,及时更新、充实完善内容,全面展示院士专家科研成果和湖北科技强省建设成效,更好发挥科学家精神弘扬基地和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作用;统筹相关研发创新机构资源力量,组建创新转化共同体,把中心打造成为集聚研发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吸引高端人才、激活创新要素的重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作出更大贡献。
        4.湖北省与中国工程院“荆楚院士行”院士恳谈会举行
       8月19日下午,湖北省与中国工程院2022年“荆楚院士行”院士恳谈会在武汉举行。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会议。
       李晓红衷心感谢湖北对中国工程院工作的大力支持,充分肯定湖北科技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湖北拥有科教、人才、产业等优势,具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良好条件。中国工程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发扬院省合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和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雄厚的优势,加强科技战略咨询,深化人才交流合作,支持湖北建设人才高地,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助力湖北加快科技强省建设,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更好服务。
       王忠林说,长期以来,中国工程院和院士专家关心、支持、帮助湖北,为湖北创新发展聚势聚力、出谋划策、搭台铺路,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释放科技创新势能,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希望中国工程院和院士专家一如既往关心湖北各项工作,继续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把脉把关、在重大平台建设上支持推动、在关键核心技术上领衔攻关、在创新成果本地转化上助力赋能、在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上聚力汇智,助推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共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我们将持续推动院省合作和院士恳谈活动走深走实,全力以赴为院士专家做好服务,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真情关怀,积极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院士专家在湖北大展作为。
        5.东湖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评定结果进行公示,东湖高新区作为湖北唯一园区入选。全国共有22个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中部地区有4家园区入选。除东湖高新区外,还有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园区入选。
 
       02 科技产业动态
       1.基于深度学习技术 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问世
       科技日报讯 (罗洪焱 陈科)近日,四川大学透露,该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同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合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颅面重建方法,成功实现从二维计算机断层扫描的颅骨数据中自动复原出颅面图像,开发出国际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上。
  颅面重建技术一般被应用于在没有指纹、牙科记录、放射性材料或DNA等确定性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头骨和面貌的内部关系复原出颅骨的真实面貌,进而识别身份。
       2.通知关于组织参加2022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科技部将主办2022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本次大赛主题为“创新合作,共建未来(Innovation Cooperation for a Shared Future)”。
       3.全球首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明年升空!
       8月1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球首颗健康研究领域的专用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珞珈四号01星),将于2023年医院百年院庆之际发射升空。该卫星将以遥感技术赋能环境健康与智慧医疗研究,以融合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4.省科技厅关于转发《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的通知
       近日,科技部印发《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国科发规〔2022〕228号),首批将支持建设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慧法院、智能供应链等十个示范应用场景。省科技厅将根据征集情况,择优向科技部推荐。
       5.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企业创新的重大决策,按照《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任务分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印发给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政局,各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6.科学家开发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Bart Deplancke课题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Julia Vorholt课题组合作,在《Nature》上以article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Live-seq enables temporal transcriptomic recording of single cell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首次实现了单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后依然能够保持细胞存活。该技术兼具全基因表达分辨率和动态解析能力,是当前对单细胞转录组直接动态测量、偶联细胞现有状态及其后续表型的唯一解决方案。
        7.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官网公布《“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
        8.聚焦创新药发现,远大医药光谷研发中心揭牌
        8月19日,远大医药光谷研发中心暨泛介入产研平台在光谷揭牌。作为远大医药全球十大研发中心之一,光谷中心将承担企业国际化创新药物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承接及转化。该研发中心聚焦抗感染、肿瘤、眼科、心血管等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和高端制剂、多肽药物、高端器械的研发,将充分发挥集团国际化的研发优势,同澳洲研发中心及格里菲斯大学合作,联合进行创新药物发现。光谷研发中心将借助研发平台的优势,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转移和注册,在国内同武汉大学、武汉病毒所、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潭医院等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展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为新药研发的快速推进提供技术和资源保障。
 
       【一周科普】
       1.发酵取代现代化工?
       提起发酵,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酿酒、制醋。“发酵”一词的确是来自于这些古老的工业,它给人的印象就是传统。如果要有人说发酵将取代现代化工业,一定会被打上问号。
       发酵是人们利用微生物代谢,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微生物能利用各种来源,包括淀粉、糖、秸秆,甚至粪便来产生他们生存必须的物质。虽然单个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微乎其微,但是微生物通常以指数形式增长,短时间内就能繁殖形成规模巨大的菌群,来产生大量的物质。因此发酵是一种高效、节能、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过去,人类只能利用自然界已经存在的微生物进行发酵,能得到的产品种类是有限的。现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自行设计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搭建“微生物工厂”,以生成各种化学物质。据称,在未来的30年间,将有70%的化工品由微生物来生产。发酵取代现代化工,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2.手机是怎样定位的?     
      地球外部运行着许多人造卫星。手机可以接收到卫星信号并解读信息,从而计算出手机与卫星之间的距离。由于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那么手机就在以卫星为圆心,手机到卫星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圈上。理论上,手机上如果收到来自3颗卫星的距离信息,就能画出三个圆圈。这三个圆圈必然相交与一点,这点就是手机所在的位置,此时手机的所在的位置就被确定了。
       卫星定位的过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产生误差,例如手机和卫星时间系统上的误差,大气引起的误差等。因此,手机至少需要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以完成定位。